0635-78103220
今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广东考察时指出,“粤港澳大湾区在全国新发展格局中具有重要战略地位。广东要认真贯彻党中央决策部署,把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作为广东深化改革开放的大机遇、大文章抓紧做实,摆在重中之重,以珠三角为主阵地,举全省之力办好这件大事,使粤港澳大湾区成为新发展格局的战略支点、高质量发展的示范地、中国式现代化的引领地”。新的战略定位赋予粤港澳大湾区新的使命任务,为粤港澳大湾区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充分释放大湾区城市集成效应
深入领会把握“新发展格局的战略支点”的全新定位,要把粤港澳大湾区的广阔空间、无限潜力充分释放出来,进一步开拓大湾区交通区位条件好、国际化程度高、经济活力强、产业体系完备、创新要素集聚等优势集成效应。
高效推进粤港澳协同合作。抓住以横琴、前海、南沙、河套为主的粤港澳大湾区重大合作平台体系,加强与港澳的基础设施互联互通、规则衔接和机制对接,稳步推动制度型开放,充分发挥平台对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以点带面的引领作用,进一步推动我国建设更高水平的开放型经济新体制。
提升大湾区市场一体化水平。强化创造型引领型改革,在法律、规则、标准、税制等制度型开放上大胆探索,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营商环境,在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上率先取得新突破,不断增强联通国内国际双循环的功能,在更高层次上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实现高水平的互利共赢,助力粤港澳大湾区成为新发展格局的战略支点。
积极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强化大湾区与京津冀、长三角、海南自由贸易港等区域的联动发展,提升大湾区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积极探索高标准经贸协议的规则等,构建联通国内外的贸易、投资、生产、服务网络,深化与“一带一路”共建国家和地区的务实合作,携手港澳抱团出海,联手开拓国际市场。
在融合创新中汇聚新动能
“高质量发展的示范地”的定位,要求切实把高质量发展要求贯穿大湾区建设全过程各方面,打造大湾区高质量发展的新功能,准确把握国家战略发展要求,抓住关键要领,以实现高质量发展的跨域释放、多域共振和迭代增效。
加速生成新质生产力,打通先进技术策源与现有转化渠道接口。广东已初步构建起以鹏城实验室、广州实验室为引领的高水平多层次实验室体系,散裂中子源、强流重离子加速器装置等一批重大科技基础设施也相继落成,有20多个科技创新载体陆续落地并投入使用。未来,还要紧紧扭住新兴科技这把“制胜之钥”,找准高质量发展需求与先进技术发展之间的契合点,努力在突破关键核心技术难题上取得更大进展。强化企业主体地位,加强对中小企业创新支持,推进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采取产学研合作研究、技术转让许可、人员跨域交流等方式,不断提高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水平,带动提升综合实力。
联合攻关整合体系,强化粤港澳创新资源协同。高质量发展需要多领域、多要素、多模式的技术转化和体系整合。当前,大湾区深入推进横琴、前海、南沙、河套等重大合作平台建设,打造光明科学城、南沙科学城,促进粤港澳大湾区高水平协同发展,世界一流的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和高端科研资源集群在大湾区加速成型。未来,还需持续推动科研资金、仪器设备、数据资源等创新要素跨境流动和开放共享,推动跨境联合创新,加快推进科技成果转化,协同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产业科技创新中心,推动大湾区在高质量发展上走在前列。
统筹布局新老融合,打造更加完善的现代产业生态系统。要以实体经济为支撑,既发挥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的新技术、新手段、新能力,又兼顾传统优势产业的新变化、新作用、新趋势,把港澳台现代金融、专业服务等现代优势与广东制造业、庞大市场等传统优势结合起来,在产业体系的大交叉、大融合、大突破中不断提升现代化产业生态系统的竞争力,培育参与产业国际合作和竞争新优势。
提升大湾区城市群文明魅力
“中国式现代化的引领地”全新定位,为推动新时代大湾区城市群区域协调发展提出了更高要求。粤港澳大湾区城乡、区域之间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特别是在城市资源承载力、环境容量、市场条件、人口状况、产业基础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统筹城乡发展、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是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
形成共建共享大湾区的良好态势。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新型城镇化,不断缩小城乡差距、区域差距,推动更高水平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在更宽领域更大范围拓展经济纵深,为粤东粤西粤北地区各地融入大湾区提供切入口和着力点。
共建人文湾区。发挥粤港澳在文化上同根同源、一脉相承的优势,大力推进三地联合开展重大文化遗产保护、合作举办各类非遗展览展演活动,厚植中华文化根基,让湾区人文精神融入粤港澳三地当下的生活方式、生活形态,推动粤港澳人文资源充分服务社会,筑牢中华文化根基,推动现代文明发展。
打造宜居宜业宜游优质生活圈。以“美丽湾区”为目标,推动粤港澳大湾区生态文明建设,构建生态廊道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网络,协同打造生态保护屏障。推进“轨道上的大湾区”和世界级港口群、机场群建设,打造大湾区“1小时交通圈”。推动深化民生领域合作,高水平建设港澳青年创新创业基地。进一步提高港澳居民往来内地通行证在交通运输、金融、通信、医疗等领域应用的便利水平,为港澳居民来内地学习、就业、创业、生活提供更加便利的条件,不断提升粤港澳大湾区居民认同感、获得感、幸福感。
[作者分别系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研究员、广东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 【编辑:刘阳禾】
■ 深圳特区报记者 徐松
重卡是交通领域的碳排放大户。生态环境部数据显示,占我国汽车保有量仅4%的重型商用车,颗粒物达到汽车排放总量的60%,氮氧化物排放更是超过80%。
在刚刚结束的2023年深圳全球招商大会上,坪山区与宁普时代电池科技有限公司成功签约,宁普时代将在深投资设立重卡骐骥换电全球总部,未来5年计划在深投放换电站125座,并推广换电重卡5万辆,用于集疏港、干线、深港跨境运输等场景,在助力深圳实现“双碳”目标的同时,也为深圳新能源汽车产业链补上了一块重要拼图。
这只是新能源汽车领域在全球招商大会上密集签约的其中一则消息。作为中国新兴的汽车产业重镇,深圳正加速打造“新一代世界一流汽车城”,通过产业升级和招商引资,持续为新能源汽车产业强链补链延链,提出到2025年,全市新能源汽车年产量超200万辆,全球汽车“含深量”显著提升,汽车产业工业产值达到万亿级规模。
11月24日,比亚迪宣布第600万辆新能源汽车下线,成为全球首个达成这一里程碑的汽车品牌,此时距其第500万辆下线仅3个多月。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刘焕明表示,“新能源汽车作为深圳市推进新型工业化的代表性产业,已经实现了全球领跑。”
据统计,深圳的新能源汽车占全球产量1/8。全市集聚了2.4万家新能源和数字能源企业,在新能源整车、核心三电、电池材料以及充电桩等领域处于全球领先地位。如果拆解一辆新能源汽车便可发现,电池、电机、电控“三电系统”在深圳都能找到对应的企业,其中很多都是细分领域的隐形冠军。《2023胡润产业集聚度城市榜》显示,深圳连续两年位列中国新能源产业集聚度城市榜榜首,已形成龙头企业引领、产业链供应链高度协同的产业生态圈。
为实现“新一代世界一流汽车城”的宏愿,深圳积极抢抓全球汽车产业变革发展机遇。在深圳的街头,头顶雷达的“萝卜快跑”已经开始全无人商业化试点。深圳市新能源汽车产业协会执行秘书长翁天送告诉记者,“新能源汽车经过近几年的高速增长,基本上已经完成了电动化的进程,下半场的智能化,将给整个产业带来重要变革。”
近来,深圳针对智能网联汽车接连发布《深圳市培育发展智能网联汽车产业集群行动计划(2022-2025年)》《深圳市促进新能源汽车和智能网联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一系列政策措施,在全国城市中率先发布智能网联汽车十项地方标准,扩容智能网联汽车测试示范路段,为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发展指明方向,促进新技术创新,吸引上下游聚集。
坪山区与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携手打造中汽中心国家智能网联汽车产品检测中心项目,聚焦智能网联与汽车跨界融合领域,在深运营粤港澳大湾区唯一满足自动驾驶需求的湾区智联试验场,构建智能化测试、网联化测试、芯片测试及新兴业务“3+X”布局。该项目已被国务院国资委列为央地合作标杆项目。
集聚世界一流技术人才生态
4月10日,全球首个新能源专属智能车身控制系统——云辇发布,这是比亚迪继刀片电池、CTB、易四方之后的又一技术突破。
深圳始终致力于通过集聚世界一流的技术、人才和生态,持续夯实创新能力,以世界一流的标准、设计、体验和文化彰显“深圳汽车”产业质量,力争在新能源汽车和智能网联汽车产业持续领先。
宝安区赴瑞士、法国、德国开展“双招双引”,与法国汽车零部件供应商法雷奥、德国新能源独角兽企业Sax Power等签订合作协议。作为全球领先的汽车零部件一级供应商,法雷奥集团在宝安区的车载前视摄像头生产线扩建项目投资产线包括远程通信模块、5G通讯模块、超宽带模块、前视摄像系统及域控制器等,是法雷奥全球生产规模最大及产能最大的工厂。
壳牌集团牵手坪山,运营全球最大的电动汽车充电站并布局超充、光储充等新能源领域研发资源。壳牌中国集团主席陈琳表示,“我们与深圳的合作,进一步推动了中国领先的电动车产业链迈向全球市场,在高质量对外开放下共谋高质量合作共赢。”
工程软件全球龙头企业法国达索系统公司也即将在龙岗区设立华南创新中心项目,打造全球汽车零部件数字化集散中心,促进汽车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推动深圳汽车产业向价值链高端延伸。
汽车城就该应有尽有
对标斯图加特、沃尔夫斯堡这样的世界著名汽车城,想要后来居上的深圳就必须多向同时发力。
近年来,深圳大力布局并相继投产坪山国家新能源汽车产业基地、深汕智造城、深圳国际低碳城、龙华能源国际城、比亚迪汽车工业园(深汕)、燕罗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园、小漠国际物流港等一系列重大项目,带动深圳新能源和智能网联汽车产业集聚,为深圳汽车产业发展增添新动能。
今年出台的《深圳金融支持新能源汽车产业链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提出12条务实举措,明确到2025年,深圳辖内金融机构针对新能源汽车产业全产业链全生命周期的金融服务进一步优化,融资服务参与主体进一步扩大,为深圳汽车产业发展增添新优势。
近期发布的《深圳市新能源汽车超充设施专项规划(2023-2025年)》,提出建设世界一流“超充之城”,让众多车主体验到“一杯咖啡,满电出发”的极速充电愉悦,吸引更多购车者选择新能源汽车,为深圳汽车产业发展增添新希望。
密集举行的深圳国际新能源及智能网联汽车全产业博览会、粤港澳大湾区车展、深圳国际车展等大型展会,带来全新技术产品,吸引全球汽车产业上下游资源聚集,为深圳汽车产业发展增添新机会。
10月24日,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州长加文·纽森访问深圳,亲自体验了比亚迪电动巴士和汽车,对原地掉头等“跨越性技术”尤为惊叹,“深圳已经取得的成就令人瞩目。未来,我们将会积极加强在新能源巴士以及电动化智能化等领域的国际交流与合作。” 【编辑:刘阳禾】
咨询热线:0635-78103220
邮箱:78103220@citiz.com
地址: 山东省聊城市冠县崇文街道
关注乐发彩票app下载获取更多有用资讯